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除了催产针还有什么催产方法

除了催产针还有什么催产方法

来源:幼儿育    阅读: 1.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网友妈妈:“怀孕足周了,但仍然没有任何要生的迹象,医生说如果再拖下去,恐怕胎盘老化。让我每天去医院吸氧,我想剖宫产吧,家人又不同意,听说有催产针、催产药什么的,我是否应该问问医生,我应该催产吗?催产会不会影响胎宝贝健康?”

除了催产针还有什么催产方法

催产到底是怎样的

催产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催生针”,它可以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是一种很强的子宫收缩剂,主要被用于催产、引产和防止产后出血。静脉滴注催产素1分钟即可发生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滴注的速度来控制剂量,从而控制子宫收缩的强度。在分娩时如能恰当地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引产或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也就是俗称的催生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但应用催产素引产,必须严格掌握它的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速度和浓度,有无用药禁忌症等。

催产素药物本身对于胎儿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催产素滴注速度太快,给药过多,会引起强直性或痉挛性子宫收缩,因子宫持续强烈收缩而没有舒张期或舒张期很短,这时又因产道狭窄或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阻碍了胎儿的下降,结果引起子宫下段越来越薄,最终破裂,导致孕妇大出血,胎儿缺氧。

或者由于上述情况引起强烈子宫收缩,分娩阻力又不太大时,可使胎儿很快娩出,整个产程不超过3小时,称为急产。这样会因为来不及消毒、保护会阴等,造成产后感染、产道裂伤、新生儿坠落伤等后果。同时如果宫缩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或没有间歇,影响了胎盘的血液循环,极易引起胎儿宫内急性缺氧,引起死产或新生儿窒息等。

由此可见,使用催产素应该适量,切忌为了小宝宝的早点降生,急不可待地使用催产素,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不使用催产针、催产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宝宝顺利出生呢?

方法一:自然催产法

自然催产法是通过运动、饮食等毫无副作用的方法进行催产。运动催产法只要运动得当,通常都没有任何副作用,是比较安全的催产方法。运动催产法有很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请教专业医生获得具体方法,也可尝试以下两种运动法催产:

1、行云流水催产法:

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以30分钟为一个单位,在花园或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里快步行走,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上午和下午分别各走一个时间单位,然后逐渐增加到每天上午下午各走3个时间单位,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孕妈咪一定要注意休息,以不感觉劳累为宜。每天晚上临睡前做慢下蹲运动,一开始以5次慢下蹲为一个单位,每天做两个时间单位就可以,然后逐渐增加到每晚4个下蹲次数,注意下蹲时一定动作要慢,不用蹲得特别完全,可以是扶床做到半蹲,然后再慢慢起来。有的孕妈咪坚持做了两三天就有效果了。

2、水蛇敲门催产法:

在沐浴的时候,用温水淋浴,特别反复地从肚皮上部冲刷隆起的腹部,一边冲洗,一边用手掌温柔地轻抚腹部,并配合与胎宝贝的对话,可以对胎宝贝说“亲爱的宝贝,妈妈知道你在这里很舒适很温暖,但是你知道吗,爸爸妈妈是多么想早点儿见到你啊,你快点儿出来吧,出来之后,我们会好好照顾你,让你觉得同样的舒适温暖的。” 把浴室温度调整到周身舒适,可适当把沐浴次数增加到每天两到三次,但注意水温不要过热或过冷,每次沐浴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方法二:乳头刺激法

刺激乳头和乳晕,可以诱发内源性的催产素的释放,导致子宫收缩,可以代替应用催产素的引产。可在妊娠39周开始进行,防止妊娠延期。方法是每天早中晚用温湿毛巾轻轻刺激乳头和乳晕一个小时(不宜过力,防止搓破乳头),每侧15分钟交替进行。出现宫缩时,可以暂停。宫缩消失再刺激。这是一种比溜达还有效的诱发宫缩的方法。

药物催产法预产期超过三天以上,医生就会建议你做B超,如发现胎盘确实已成熟并趋向老化,医生就会建议你打催产针。催产针的主要药物成分就是缩宫素(催产素),如果用得适量,对胎宝贝的健康一般没什么影响。

催产针的作用是可以让子宫平滑肌兴奋,引起子宫收缩。一般都会有医护人员在你身边看护,她们会通过调节浓度和滴注的速度来控制剂量,从而控制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

温馨提示:什么时候应该催产?

一般说来,妊娠期超过42周就属于过期妊娠,对孕妈咪和胎宝贝的健康都不利,增加难产和胎儿宫内缺氧的风险。因此,到预产期还没生,仍应该定期产前检查,医生会根据胎动、胎心监护、B超羊水量决定引产时机,原则上尽量不超过42周。你在39周时即可以自己运用运动或饮食或刺激乳头等方法预防延期。

但是应该注意,只要不生,自己一定要监测好胎动,40周后3-7天复查一次胎心监测,甚至B超了解羊水量,究竟何时应该采取药物催产的方法,医生将结合胎宝贝在宫内的状况而定。原则上,41周即可开始进行住院催产了。监测中,一旦羊水少了(羊水深度<3cm或羊水指数少于8cm)、胎动不好了(每小时少于3次,12小时小于20次)医生会安排你入院引产。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