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到了上学年龄还爱玩这些东西,那他不会爱上学习!

到了上学年龄还爱玩这些东西,那他不会爱上学习!

来源:幼儿育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妹妹家的孩子洛洛快两岁了,送到姥姥家呆几天。小家伙象是小鬼子进村,开始“大扫荡”,这边摸摸那边动动,满屋子折腾。

姥姥可看不下去了,不是阻拦就是训斥,“我在做饭,别进厨房,快出去!”“别动酸奶瓶,那个又不是玩具!去玩你的小汽车!”“你干嘛把瓜子洒地下?嫌不够乱是不是?”

我在旁边看不下去了,说:“妈,他是小孩子,什么都好奇,他是在探索,在学习。”

“什么探索、学习,我听不懂,我看就是捣乱。一点都不让人省心!你们小时候多乖啊,不让动就不动,哪象他,越不让动他越动。”妈妈一脸的不高兴。

我又说,“所以啊,你要让他动啊!”

“什么歪理!”看,还遭一回呛!

唉,“满腹经纶”的我,打嘴仗轻易就败在了老人家手下……

01

孩子为什么要探索?

吃饱了没事干吗?

在中国,有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难免会上演这样的“剧情”。因为这一代老人大都没有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本不了解。

但也有不少年轻爸妈,同样在做阻止孩子探索的事情,有的妈妈甚至认为孩子有“多动症”。

其实,探索全因“祸起”好奇心。好奇心与生俱来,探索是孩子的主动学习方式。

蒙台梭利说过“吸收力”一词,意思是,孩子天性具有吸引的特质,孩子的玩耍就是吸收环境的过程,这种吸收就是学习。

孩子是用身体来学习的,他要调动感官、大脑和肢体,全身心地投入他探索的领域中,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感性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发展各种智力。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捣乱、破坏,扣上“顽皮”、“不听话”的帽子。

一个小小的瓶盖、一团乱糟糟的毛线有什么好玩的?把门关来关去,把筷子扔来扔去不是捣乱是什么?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不理解孩子的行为,请您闭上眼睛,跟着我一起展开一次想象旅行吧——

你美美地睡了一夜的觉,早上睁开眼睛一看,你发现你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上。

啊,这里和地球上的一切都不一样!你太惊奇了,你睁大眼睛去看,伸出双手去摸,竖起耳朵去听,你发现树是蓝的,草是紫的,云是红的,水是金色的!

此时天空下起了形状各异的蓝色雪花,大片的云环绕着你,你穿梭其中;你时而在云端,时而在水中,云会唱歌,水会奏乐,鸟会说话,你还看到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植物、建筑物……

总之,你一切都想摸一摸,看一看,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对不对?

那么孩子也一样,当他从娘胎里出来,一脚踏进这个陌生的世界之日起,眼前所有的事物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只是,那时他还在襁褓中,只能用眼睛看,用嘴巴尝,而当他能走会跑了,自然充分利用手和脚去探索了。

他探索,不光是满足好奇心,还促进孩子潜能发展,是孩子智慧的源泉,他是在学习,思考和研究,这正是作为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

02

你剥夺了孩子的探索力吗?

你知道后果怎样?

如果我们阻拦了他的探索,限制了他的行为,那我们就是在阻碍孩子的发展——

你打扰了孩子的专注力。

因为探索的时候,是调动所有感官全身心地投入,是非常的专注。

此时你的一声训斥一次阻拦就打断了他的探索进程和思考过程。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之一是孩子在专注地玩耍或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被你中断或打扰。久而久之,做什么事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你破坏了孩子的思考力。

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也就是说,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他要在动手操作中才能进行思考,活动一停止,思考随即停止。你不让他动,就是不给思考的机会,大脑不锻炼怎么能变得聪慧呢?

你砍掉了孩子的体验机会。

宝宝要掌握技能,不是“教”会的,而是“动”会的。从亲自操作中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来得最深刻,记忆最牢固。

网络上有句话叫“你妈觉得你冷你就冷”,这是讽刺那些以自己感受代替孩子感受的家长。孩子的感受要他自己通过实践亲自去感受,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去感受和体验。

你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宝宝来说,生活中藏着很多秘密等着他去发现和探索。每次要探索的事物,都是当下他最感兴趣也是最开心的事。

所以在探索过程中,既使遇到了困难,他也不会轻言放弃,而愿意一次次尝试。

现在很多孩子一遇到稍难的事情就大喊“我不会,妈妈来”,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就退缩,没自信,这是否和小时候没给他提供探索机会和精神支持有关呢?

到了上学年龄还爱玩这些东西,那他不会爱上学习!

03

毁灭孩子的探索热情,就是毁掉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探索目标是会不断变换的。

两岁的孩子对家里的很多物品都感兴趣,等他都玩了个遍,就会到室外去寻找新的探索目标了。生活中伸手可触的事物探索得差不多了,他就会从书本上去探索,表现出来的就是求知欲了。

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还对普通的一块石头着迷半天,除非他有这方面的特殊爱好,否则就是在弥补以前的探索功课——那是谁给他落下的功课呢?

我有个堂弟,说起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学习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却很爱玩。

我问他孩子都玩些什么,堂弟说,“就爱玩那些小汽车,小皮球之类的,有什么意思,还爱看两三岁孩子看的绘本,太幼稚了。”

再问他孩子小时候的情况,堂弟说,我们夫妻俩外出打工,都是老人在农村老家带孩子。怎么带的不太清楚,只知道老人很少给孩子买玩具,绘本,很少陪孩子玩,孩子经常看电视。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他自身的探索发展任务,该是孩子探索欲最旺盛的时候,大人没有给他提供丰富的探索学习环境,让孩子的童年缺失了发展各种智力和潜能的大好机会。

李跃儿在《懂得,是最好的爱》中,有段话值得深思:

“一个孩子如果到了6岁仍然对身边的基本生活物品抱有巨大好奇心的话,就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更无法专心学习。孩子在接受了家庭生活的物质部分而形成自己的智力内涵后,才有可能发展起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

堂弟的孩子曾经看过心理咨询师,证实了孩子的智力比平常人落后,心智不成熟。

同龄人都在把探索目标放在学业上了,而这个孩子还停留在对简单物质的探索上!生活中的每个物品都有价值的,都为孩子提供着探索的可能。

如果家长从小不让孩子玩这个动那个,进行探索剥夺,毁灭的就是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04

从小养成了探索习惯后,爱上功课和学习不会难

不要小看了孩子对周围物质和环境的探索,每一次探索在成人看来没什么意义,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最好的玩具,最有趣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给他买了一大堆玩具他偏不玩,偏要玩些瓶瓶罐罐、废品废纸的原因。

我的孩子在3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自己拿钥匙开门,把钥匙插进锁孔,锁舌就会随着钥匙的扭动而伸进伸出,如果没有钥匙,他也会反复用手去拨弄。

只要有门的地方,他都要停下来玩一会,不断关门开门,不断扭锁。

后来他会问我:“为什么这个东西(锁舌)会跑出来?我不想让它出来!”

我就启发他:“那你看有没有办法让它不出来呢?”

他想了会,说了好几个办法:用锯子锯掉、用手压住、把锁钮固定在一个方向等等。

再后来,玩的门多了,他还会告诉你哪种锁比好扭,哪种钥匙好开。

试想,如果孩子不去动手摆弄,怎么又能提出这些疑问呢?这当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专注力都得到了锻炼。

好家长在孩子探索的时候,不但不会阻止、训斥,还会支持、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孩子从探索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

如果把探索当作一种兴趣和爱好,那是最棒的兴趣爱好了,他会有更多的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欲望,那还用发愁他今后不在其他领域去努力探索吗?

可能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对这些物品有兴趣探索当然好,可是怎么让他上学后对学习也有兴趣呢?

我推崇“玩就是学,学就是玩”的理念,因为玩的本质就是探索,而探索就是在学习。在玩耍中本身包含了学习。

就拿搭积木高楼来说吧,孩子搭的过程中,会不断尝试要怎么搭才能搭成功,搭漂亮,需要去动脑筋,从而锻炼了各种智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智力就是武器,今后用于学习的武器。

有些孩子为什么在做功课时不爱动脑筋?因为从小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反而是习惯了懒惰,习惯了有人帮他解决问题。

另外,搭高楼时是在感觉立体空间,理解几何形状,感受数量,这不就是在学数学吗?

玩耍和学习不分家,是连带关系,孩子在学习数学功课的时候,不也是在玩数学吗?当然,这当中还需要父母的智慧引导了。

到了上学年龄还爱玩这些东西,那他不会爱上学习! 第2张

小时候学习反复扔石头,学习拆坏钟表,长大了就玩语文数学,玩功课了。

因为从小就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宽松的探索环境后,孩子养成了探索、思考的良好习惯,随着旧探索目标的新鲜感消失,转而向新探索目标出发,他会不断保持探索的热情,加上家长引导得好,自然就会爱上功课了。

俗话说“淘气的孩子有出息。”这话虽不完全正确,但也有些道理。淘气只是大人看到的表象,实际是孩子在努力的探索。

最后,我借用陶行知的话来鼓励大家:“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

要想让孩子保持探索热情,爱上学习,从小就要给孩子提供丰富而宽松的探索环境,可能他会捣乱、会淘气、会破坏,你需要收拾搞乱的房间,弄脏的衣物,还损失了漂亮的桌布,浪费了食物。

但是,你呵护好了孩子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就保证了孩子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那是一辈子用金钱和时间都换不来的!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