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来源:幼儿育    阅读: 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前段时间老同学聚会,很多人都已为人父人母。我发现他们非常容易变成两种模样:

大部分人称得上“老气横秋”,视野越来越窄,聊的话题只剩房子车子孩子,变成了大叔大妈。

还有一部分人,反而活得越来越丰富,时间赋予他们的,不只有衰颓,还有那些沉淀下来的,厚重深刻的气质与阅历。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有句话很尖刻:“四十岁死,八十岁埋”。造成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放弃了成长。

常年琐碎的生活,磨去了他们的耐心。没有了淡定从容,却开始精通嫉妒攀比。越来越暴躁的脾气使他们失去了微笑,皱纹也早就爬上了他们的脸庞。

原来清澈的眼神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市井嘴脸。

席间总会聊到孩子,大家互相传授育儿经验。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第2张

能听到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得揍”,有人附和“不能对他太温柔,否则会上天”,有人抱怨孩子整天问无聊的问题,有人掰指头炫耀给孩子报了几种补习班

让我担忧的是,这些家长中的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仍是片面而肤浅的。

他们关注着孩子高考、结婚、工作,乃至几十年后的将来,却不愿意把目光放在真正应该注视的地方——孩子和自己的内心。

教育哪有那么多方法技巧,那些看似精巧无误的轨道,不一定能到达幸福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万变不离其宗的,不过是“爱”。

而这一点,取决于父母自身。

2、身为父母,养儿育女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条件和环境?是对他严加管教?是让他在包容中自由成长?

很多父母埋头于孩子的教育,却忽略甚至逃避了最关键的问题——育儿,即是育己。

有人总结了父母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神逻辑:

吃穿跟差的比,学习跟好的比;自己跟差的比,让孩子跟好的比;自己背后说亲戚坏话,让孩子在亲戚面前有礼貌别给自己丢人;

自己没做过第一,逼着孩子拿第一;自己这辈子没有多大成就,让孩子给自己争口气;自己对孩子的侮辱从不记得,孩子做过的错事记忆犹新……

这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我们莫名其妙的双重标准。

这些缺点和不足,全都通过孩子暴露得一清二楚。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孩子来到世界上,其中一个意义,也是在督促做父母的我们,补足自己欠缺的地方。如果我们自己不愿意变得更好,那为何这样要求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第3张

言传身教,从来都是相互的。

放下电话骂娘的家长,教不出讲文明的孩子;转头满口坏话的家长,教不出懂礼貌的孩子;随地吐痰扔烟头的家长,教不出爱卫生的孩子;

计较鸡毛蒜皮的家长,教不出大器的孩子;喜欢耍滑使坏的家长,教不出有道德的孩子;一脸不耐烦的家长,教不出有好奇心的孩子。

孩子是家长的天使,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养儿育女,才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开始注重“自身的成长”,并迎来更好的改变。

很多人过了中年,就停止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不再确定自己的位置,不再寻找想要到达的远方,不再探索更多可能性。

始终停在原处,放弃修补自己,龟缩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认为自己渺小的王国神圣不可侵犯,自己的三观完美无瑕,不必更新拓展。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的世界必然狭小。

3、就像电影《会痛的十七岁》聚焦的,几个充满问题和困难的家庭。有的家长紧盯孩子的学习,为此限制孩子其他方面的自由;有的家长则尽力宽容孩子,放任她的成长。

影片围绕夏远远的成长环境,而编织出一个庞大的生活网,这里有她与奶奶的相依为命的家庭,有她备受排挤的校园和班级环境,也有爱护她追求她的社会混混。

当然,大环境之下,还是有许多感人的细节,胡夏担纲的优等生顾明耀,让她懂得了友谊的可贵,蔡卓妍扮演的黎米老师,让她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亲情、爱情、友情,就这样交织于这个少女一身,此消彼长中,带来许多悬疑之感。本来,青春就是一场充满了未知的旅程,有时如小河流水波澜不惊,有时又会有巨浪滔天吞噬一切。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第4张

即将于9月15号上映的电影《会痛的十七岁》,由徐娇、胡夏、鲁诺、王力宏和蔡卓妍倾情出演。

导演彭发用清新的镜头语言演绎了青春期少年在迈过成人世界的最后一道门时,所经历的迷茫和疼痛。

电影《会痛的十七岁》中,每个角色都充满了正能量,为观众讲述了一段不失趣味又积极向上的青春故事,这种轻松诙谐且温暖阳光的成长历程才是我们真正期待和怀念的。

阿Sa演绎的黎老师在影片中可谓是一股清流,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推开传统,打破学生时期班主任给我们留下的刻板形象。

黎老师帮助学霸顾明耀和学渣夏远远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在紧张的备考阶段,她主张每个同学在班里都要敞开心扉,细心的为每一位同学挑选同桌。

为了鼓励大家学习,黎老师让每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条上,并承诺高考结束后她和大家一起去实现梦想。

在堕胎、车祸、失忆等狗血剧情成为国产青春电影的标配时,这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既有高考的压力、暗恋的悸动、成长的困惑等青春内核,也将二次元、失痛症等影片特有的元素穿插点缀其中,颠覆了以往青春片的固有模式,反套路的形式希望可以引发观众共鸣,并在电影中同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

青春为何总是痛彻心扉?

不是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滋味,这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现实存在。影片展示的成长之痛,并非是为卖惨而设的噱头。

而是通过家长与子女、学校与学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碰撞与疏解,带出有关全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认知与关心。

特别是面对新时代越来越具有独特个性和自我意识的“新新人类”少男少女,比如像夏远远这样热爱动漫的“二次元少女”。

如何通过“共情”感知和理解他们,通过“认同”走近并走进他们,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如何让青春不再痛彻心扉?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