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来源:幼儿育    阅读: 3.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通常孩子独自拥有玩具、食物、衣服甚至大人的爱,看到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最容易出现抢玩具的现象,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幼教专家称,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成为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引领幼儿从独占排斥走向分享协作

拼图游戏的结果有些让人吃惊:思维活跃、平时表现极好的佳佳一组,竟然得了最后一名。佳佳一脸委屈地说:“都怪皮皮,这都是我拼的,他一个也没有找到,我以后再也不和他一组了。”

佳佳的这个表现在幼儿中比较普遍。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争抢玩具、互相埋怨等行为。虽然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对合作的认识还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旦发现合作对象有可能让自己失败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放弃,而不是共同进步。

学前阶段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感受合作带来的进步和快乐,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玩具不用抢——教幼儿学会协商

心理环境的引导。幼儿合作意识的萌发需要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孩子喜欢看书、听故事、摆弄玩具,我班就根据这一特点创立了图书与玩具区,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另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兴趣创设了各种活动区,如“照相馆”、表演区等。在这些区域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要求幼儿使用礼貌语言,自行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处理问题;活动结束后,共同整理活动材料。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锻炼了协商与合作的能力。

情景游戏的引导。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交往活动之一,幼儿在游戏中常常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语言反应。因此,教师应注意丰富幼儿的语言,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交流。如开展社会性活动“分享快乐”、“团结力量大”以及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金鸡冠的公鸡”等时,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团结、分享的快乐,在情景表演中亲身体验了这一快乐。

突发事件的引导。幼儿一起玩、一起生活,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如区域活动时,祯祯想在“超市”里拿一个装薯片的罐子到“娃娃家”里用,正巧雪雪看见了,就阻止她(这个罐子是雪雪带来的)。两人用力抢,谁都不肯让步。教师了解情况后,及时开导了雪雪,平息了这次纠纷。现在,很多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都非常强烈,遇事都为自己考虑得多,不会谦让和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引导幼儿遇事学会协商,玩具要和他人一起玩、一起分享。

  大家一起画——教幼儿学会分享

分享成功。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发挥幼儿各自的优势。如在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中,我首先提出问题:“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的图画纸,需要小朋友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你们商量一下怎样才能画好这幅画呢?”孩子们议论起来:一组的孩子说“一个画完一个画”,“大家一起画,我画空中的太阳和小鸟”,“我画草地和小草”,“我画小朋友在放风筝”。另一组则商议后决定“顺顺和豆豆负责画,婷婷和佳佳涂色(理由是她们两个涂色均匀、漂亮)”。这样,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头操作,开始了创造性的合作活动。当欣赏每一组合作完成的图画时,孩子们不禁发出了“哇”的感慨声。“怎样搭建游乐场”、“怎样从细瓶口里拉出几根带线的小球”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鼓励幼儿商量、讨论,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获取合作的经验,掌握合作的技巧,分享合作的快乐。

分享失败。合作不一定是成功的,就像案例中的佳佳和皮皮一组。当佳佳向我委屈地抗议时,我对佳佳说:“你们一组失败了,不光你伤心,皮皮也很伤心(这时,佳佳把脸转过去看了一下皮皮,她看见皮皮似乎用歉意的眼光看着她,佳佳脸上的委屈似乎一下子消失了很多)。他也希望得到成功,他也尽力了。虽然他一个拼图也没有找到,但是你找到了很多,你帮助了皮皮,皮皮很感谢你,而你也应该为能够帮助到同伴而高兴啊!这个比得到第一名更应该值得高兴,你说是吗?”佳佳听了我的话,用力点了点头说:“那以后我再和皮皮一组吧,我来帮助他。”

分享感动。凡凡和晓晓平时总在一起游戏,到了吃水果的时间,凡凡看着晓晓盘子里的水果说:“晓晓,我跟你换水果吃吧?”晓晓不明白地问:“为什么啊?”“你这几天咳嗽,我的水果比你的大,你吃我的吧!”凡凡很认真地说。无意间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想如果全班幼儿都像凡凡这样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就不会出现互相争抢玩具、互相埋怨的现象了。于是,我把这件让人感动的事情讲给全班幼儿听,让幼儿体验、分享感动的快乐。

  说完才能做——教幼儿学会守规

自主建构规则。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意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项活动。在每学期区域设置前,我们都让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应遵守的游戏规则,并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规则要求。如:进入区域前,要拿好入区通行证;区角材料要有秩序地取拿;区角活动时要小声说话。这样,幼儿一般都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难也能勇敢地面对并商讨解决。

自我监督规则。在平时的游戏中,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还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却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地向教师告状,游戏也会无奈地停下来。我们通常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民间游戏“网小鱼”的规则应该是:幼儿拉手成为一张“渔网”,当说完儿歌时,扮演小鱼的幼儿往外“游”,不让“渔网”网住。我强调:“要说完儿歌才能往外游。”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但也有的幼儿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完儿歌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体会到自己不遵守规则会让大家玩得不高兴,让孩子们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