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

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

来源:幼儿育    阅读: 1.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宝宝,建议妈妈们要重视宝宝的负面情绪,不要为了止哭或制止宝宝发脾气,就马上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文章发出后,也有很多妈妈在后台跟我交流,表示宝宝大哭的时候真的是下意识地转移注意力,确实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会不开心;也有妈妈认为,宝宝的世界很纯粹,转移注意力简单有效,不需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也有妈妈表示,陪着宝宝,给他一个拥抱并没有什么用,还不如转移注意力更直接有效,也没见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其实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宝宝比较温和好沟通,听得进去道理,用语言安抚就能收到效果;有的宝宝比较执拗,不管是转移注意力还是拥抱陪伴,他都要发泄够了才算;也有的宝宝天性乐观,本来还哭着呢,看到新玩具马上笑逐颜开,真的是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帮助宝宝化解负面情绪。

很多妈妈都催萌芽再写一篇更详细的宝宝情绪处理方法,不管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别的方式,来取代之前惯用的转移注意力法,萌芽目前还在蓄力中,但是看到@红豆妈 这篇宝宝情绪管理的文章,正好有聊到针对负面情绪治标又治本的方法,这和我的想法一拍即合,推荐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说到宝宝的情绪管理,很多育儿书都会提到,要给情绪贴标签,要给它命名,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着自己梳理负面情绪。玩具被抢了叫做很生气,妈妈没来抱抱我叫做不高兴,今天出门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跟我说bye bye,小爷就是不开心!

事实上,给情绪贴这样那样的标签并不是为了帮助宝宝处理或者感受情绪,而是教给他一种表达的方式,让他能够思考、表达、与人交流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绪体验是是很真实的,每个人都能够感受,但是对于情绪的思考却是需要高级别的认知能力的介入的,是需要学习的,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思考情绪呢?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观点,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 感觉都是直觉的,比如打针一定会疼,吃药一定会苦,被别的小朋友抢了玩具一定会不高兴。不高兴了不舒服了,小孩子就会哭,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孩子的开心、伤心、生气、发怒,明明都是很正常的,可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来,家长却开始以自己的方式,传递出“有这样的负面情绪是不对的”的信息

很多家长受不了孩子哭,孩子一哭,仿佛路人都在指责你不会带孩子,怎么这么娇气,怎么这么自私,一下子面子问题成了头等大事,下意识的就会采用哄骗的方法,告诉他与他相反的感觉,比如“打针一点都不疼,一下子就过去了”,“你很喜欢小哥哥对不对,把你的玩具跟小哥哥一起玩儿好不好?好孩子要懂得分享。”

这种做法否定了孩子自己的感觉,他会误认为自己不好的感觉是不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会使他感到混乱,甚至选择压抑自己的感受。我们其实应该诚实地描述孩子的感觉,比如“打针真的很疼,但是可以忍”,“我知道你现在不高兴,不愿意跟小哥哥分享你的玩具,那等你什么时候高兴了不想玩了我们再分享好不好?”

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

Happy Hippo, Angry Duck,A Book of Moods,By Sandra Boynton,Illustrated by: Sandra Boynton

对于情绪,孩子不需要压抑,也不需要抱歉。让孩子知道,他的不高兴是非常正常的,他也不需要时时刻刻都高兴,他的各种情绪体验都是正常的,这是正确对待情绪的第一步。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识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了解但是不去做评判,尤其是不要否定,这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绪后,描述当下的状态,帮助孩子认识并思考情绪。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是不是只要帮孩子说出他的情绪(鉴于还有很多小宝宝还不会表达呢),就是描述当下的状态了?描述状态有什么技巧和注意事项呢?

其实,我们要做到的是描述状态,而不是提供解决的方案,所以不要过度归因,不要妄图揣测孩子的状态,要让孩子自己去感受,不要替他感受。

RIE理论中有一个实况转播的育儿技巧,可以在描述情绪状态的时候采用。

举一个柚子妈妈的分享:昨天我下班,带柚子去玩,她看到一个小姐姐在坐扭扭车,就跑过摁了下扭扭车上的按钮,然后那个小姐姐迅速打了柚子,柚子表情很错愕,她可能不太懂,然后我就把她拉走了,让奶奶回家拿了我们的扭扭车下来,我当时也不知道和柚子说啥,也不知道要不要安慰她,毕竟她也没哭啊。我这种做法对吗?我不太理解,孩子这时候是什么心情,是难过还是无所谓,我就每次干脆什么都不说。

我的建议是:可以的陈述一下事实,比如“小姐姐刚才可能不太高兴,因为你没有征求她的同意就动她的东西,小姐姐刚才打了你一下,是不是你也不太高兴?我们可以先玩你自己的玩具,等小姐姐高兴了我们征求她的同意,说不定可以一起玩”。说这么多孩子可能听不懂,但是这是一个机会,多说几次说不定就明白了。

这其实就是在用实况转播的方式来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情绪,陈述事实不仅能帮助宝宝习得关于情绪的语言,也能帮助他认识情绪。

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 第2张

Happy Hippo, Angry Duck,A Book of Moods,By Sandra Boynton,Illustrated by: Sandra Boynton

有时候其实孩子只有朦胧的感觉,并没有办法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感觉,尤其是一两岁的孩子有情绪,但表达力欠缺,很容易跟自己生闷气,发脾气,我们就说他们是terrible 2,其实很不公平,他们只是沟通受限罢了。如果能跟他描述事实,帮他理清楚自己的感受,也有助于更好的沟通。

除了描述情绪,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场景或绘本,再度重复描述同一情绪的不同状态。

一次两次的实况转播可能不足以帮助孩子思考自己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情绪,其感受也是很复杂的。这个时候如果有类似的场景或者绘本故事,可以试着重复描述自己的或者书中人物的情绪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只描述状态,不评判情绪,给孩子一个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自己之前的情绪,有利于他心智的成熟。

比如,读绘本的时候,在相似的情境下,告诉孩子书中的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但是并不要求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也这么做。

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帮助的做法是,将绘本中讲到的一些情绪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复现出来,让孩子认识到当下的状况和绘本中的故事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并开始简单的类比思考。

比如《小熊宝宝》绘本的《好朋友》,里面有“好朋友一起玩儿,真开心”,还有“小狸猫很害羞,不敢说一起玩儿”。红豆跟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时候,我就会引用这个故事,说,“一起玩儿,真开心”,要是红豆不想一起玩,我就说,“小狸猫很害羞,不敢说,我也一起玩儿”。

这个时候的绘本对于我们而言,有点像一个妈妈和孩子共享的情绪词汇库,我对绘本描述是告诉她,她当下的状态,妈妈是这么理解的,用她能懂的方式提出我的看法,也是一种对情绪的语言交流,至于她同不同意我的看法,那就不是我在意的了。通过这种事先的学习以及事后的思考,孩子对于情绪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沟通交流都是障碍的小屁孩,怎么才能学会情绪管理? 第3张

Happy Hippo, Angry Duck,A Book of Moods,By Sandra Boynton,Illustrated by: Sandra Boynton

接下来,引导孩子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或者宣泄出来。

通过读书和妈妈当下的描述,孩子能够获得词汇意义上的情绪认知,之后就可以对情绪进行讨论和思考,同孩子讨论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合理的情绪表达,我们毕竟都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人群之中,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或宣泄是需要学习的。

生活中最常见的止哭方式是立马转移注意力,“不哭不哭看这里”,马上拿出玩具或者零食来逗引孩子。转移注意力非常的有效果,因为小孩子的注意方式都是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时间非常短,一个新玩具一点声音,就能让他忘却之前的不愉快,但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消极的。

虽然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让小朋友不要添麻烦,大家继续快快乐乐的愉快相处,但从深层次上来讲,孩子并没有学会同自己的情绪相处。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可能还是只能通过哭或者跟自己生闷气,来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较积极的做法是,给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比如通过撕纸,乱涂乱画,运动发泄,在非公众场合允许孩子尖叫,或者冷静下来,这些都是方法,但是具体的怎么做,要具体到每个孩子的状况。

甚至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因为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是孩子同生活和环境的角力,它并不是针对家长的,可能静静的陪伴就能够帮助孩子度过情绪低潮。

最后还要说一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是不可以用,尤其是出门在外或者公众场合孩子大哭大闹很尴尬的时候,迅速避免尴尬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转移注意力治标不治本,很可能下次同样的状况孩子还是选择哭闹来表现。而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孩子闹情绪的源头,给他适当安抚,陪他认识情绪再一起思考和疏导,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否定孩子的情绪表达,接纳他的情绪,通过故事或者示范,让他认识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都能够平静的接纳,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这也是做父母的情绪管理。 还是那句话,育儿不如育己,家长能够正确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要比1000种说教都有效。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