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优秀作文 >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来源:幼儿育    阅读: 2.4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一

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求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题干中的“不仅……而且”已然泄露天机:当今社会,空前丰裕的物质条件足以满足自身需要,而能够被他人需要、承认,反倒成了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前来参加高考的00后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反过来想想,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恐怕正是出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世界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原子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城市化让人们永久性地身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中,由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强有力的联系。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个体意识的空前高涨,都让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逐渐解体。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有主见,但未曾关注到的,可能是掩藏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亮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

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当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一位隐姓埋名30年,从不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却受到了国人的瞩目与尊敬。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却永远被国家、民族“需要”。而即将步入象牙塔的自己,是否会忘却曾经的理想?

被需要,从来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诚如叔本华所言,人类世界的发展动力从来源自于爱。因为爱与被爱,所以需要与被需要。不再被需要,就会产生娜拉出走的结局。不懂如何需要,就会催生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重于泰山的存在,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被社会、被他人需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父母、朋友做起。走出考场时,我们将会迎来他们关切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相信,这一场景会永远烙印在你的心底,因为,这就是“被需要”的感觉。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作文二

今天我在吃晚饭的时候,又如约地观看起了《虎妈猫爸》。今天我看到了毕然成功赢得了茜茜班主任芳心那一集了。胜男和他们俩一起吃饭的时候,谈及了关于“纯洁”一词的含义。原来不经社会打磨的那叫简单,不叫纯洁。想想自己,那我也只能算是简单了,头脑简单,不懂人情世故。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不然我又会陷入自虐的死胡同了。

最近老天爷的情绪有些多变,天气是阴晴不定的,就连人的心情也跟着变化了。

结果我的身体就抱恙了,早上起床时额头烫烫的,声音明显地也变了。当时我感觉还行,感冒也还不严重的样子。可是到了中午12点左右,我整个人像是在火上烧一样,当时好生后悔。昨晚我和妈妈通话时,她还提醒我去买药吃。可我觉得问题不大,睡一觉就差不多好了吧。哎哎哎,所以啊,有的时候过度自信也不好。

正好下午一二两节没课,感谢天感谢地,赶紧让我休息下吧。就这样我迷迷糊糊地睡了将近2小时。差不多在眼保健操快要开始的时候,我到走廊上转了转,头还是那么烫,外面小雨淅淅沥沥的,有些悲情的色彩。

远远地,我朝着自己班级的方向,脚步缓缓的,有点不想进班上课的冲动。远远地,我看着,耳边响起了那熟悉的眼保健操的声音。刹那间,我好像醒了,突然间觉得身子有了力量,那些沉睡的小细胞们好像都被吵醒了,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些孩子们需要我,需要我去给他们上课,需要我的陪伴。虽然我的课不精彩,对他们有时少了些耐心,但是就像老朋友一样,已经熟悉了彼此的存在了。如果哪天哪一方离开了,心里总会有些难过吧。就像我之前出去学习一样,每次回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班看看,看看那些孩子们,听听他们的声音。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有些生怕孩子们美好的成长中少了我的存在。呵呵,我这个班主任似乎有些霸道。

眼保健操已经到第四节了,我“咚咚咚”地快步向办公室走去,拿了课本,转身去了教室。此时我耳边传来了声音: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我的嘴角也扬起了淡淡的笑容。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第2张

作文三

曾以为,“需要”与“被需要”,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山的一边是童年,另一边则是成年。

诚然,孩提之时,能力有限,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无不有赖于家长,常挂在嘴边的“需要”,既是客观的,也是本能的。

长大成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变得更加自立,身上也多了一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深藏于内心的“被需要”,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平时,给久不联系的朋友帮了小忙,再恼火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却也为自己仍被惦记着,还能发挥点作用而感到“骄傲”呢。

不过,说句实话,常扛着这样的“大包袱”行走,真的很累。为他人做嫁衣裳,时间久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正常“需要”。尤其当自己的“需要”与“被需要”冲突时,还会让人陷入迷茫与困惑,一时难以取舍。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习惯了索取的人,甚至会把他人这种基于“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一种理所应当。

还记得帮助过数百名贫苦儿童、残疾人的丛飞吗?为了慈善事业捐献了300多万元,可当他说自己生病时,家长第一句问的话,竟然是那句“什么时候治好打钱”……

让人寒彻心扉的话语,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当事人的无情无义,更应当被审视和检讨的,是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

其实,所谓“被需要”,帮助他人,应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适度付出,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一种没有底线的牺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放大了“被需要”,看似感动了自己,更“感天动地”,其实也混淆了群己权界。所谓“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对应的是“需要”;所谓“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对应的是“被需要”。当“被需要”掩盖了“需要”,群体的光芒就会遮蔽个体,而个体的权利也就黯淡无光,难免有受到侵害之虞。

“需要”与“被需要”,两者都是人生的风景,不必厚此薄彼。不羞谈“需要”,也不被“被需要”左右,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这样的人生,也更加令人向往。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第3张

作文四

今天,随着物质与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国已经慢慢步入了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占比正在快速提高,在有些发达城市,人均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当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给中国人民发放的最大红利之一。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寿命增加以后,人们对于相应增加部分的生命质量也提出了同等要求: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活得开心!这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遇到的新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她会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老年人的“夕阳红”成色即幸福感的程度。

从全国范围来讲,今天中国人的养老还是比较多的聚焦在外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如居所的便利化、行动的无碍化以及衣食等方面的个性化等;稍微好一点的,关注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如定期的子女探望,养老院里面的志愿者陪伴,还有就是开拓空间让老年人之间有比较多的自由交流空间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但是,做到以上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大幅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必须在社会氛围及社会活动当中真正营造一种他们还是“社会主体”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单纯的“被照顾者”,也同时还是别人或“别物”的“照顾者”,甚至是“主宰者”,这样的感觉具有神奇的心理暗示作用:我还有价值,我还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因为我被需要着,我有很大的义务好好地活着,以便去很好的照顾那些“被照顾者”。

“觉得自己有用还是无用,有大用还是有小用”往往是今天老年人衡量自己价值大小,进而影响他们日常健康状态的关键性思想,必须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做足文章!

记得哈佛大学的一批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对照试验:他们来到一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院里住着一百多位癌症晚期老年病人,他们把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在临走时给每位老人都赠送两盆盆栽植物,唯一的区别是:对其中一组的每位老人说“您只要每天欣赏它们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它们的死活,护士们会每天浇水的”;而对另外一组的每位老人说“您们每天一定要好好照顾它们啊,每天都要浇水什么的,不然它们很快就会死掉的”。

奇迹发生了:一年后,心理学家们再次造访这家养老院,统计上次参加实验两组老人的状况,结果第一组老人的死亡率没有变化,还是该院的平均水平30%左右;而另外一组的死亡率却大大下降到15%,只有平均水平的一半!

心理学家们的结论是:第二组的老人们有着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有着一种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哪怕他们负责的仅仅是两小盆盆栽植物的命运,但这种主体主宰的责任感,对于他们的心理暗示却是无与伦比的!

由此我想到:我们今天在“敬老”问题上是不是做了太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事?我们能不能重新站在老人的角度,尤其是老人内心深处的角度,去重新看待与规划一些问题?

譬如,是不是在能不称“老人”的情况下不要称呼“老人”?不随便给老人标上“老”的社会标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也不要刻意渲染“老人”的特权?退休制度设计中能否有一个最后五年逐渐减轻工作量的设计从而避免突然的“失重感”?能否在国家层面有一种让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与长者可以经常联系并结为“往年交”的机制安排?能不能不要叫“老年大学”什么的……

最后我要声明的是,老年人心理中强烈的“被需要”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却是我们的政府、民间与家庭所普遍忽视的。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彻底改变一些思路,采用各种方式与方法,尽可能让老年人的“被需要感”更强烈、更实在,让他们的价值感与有用感更真实、更多样化,如此,假以时日,我们这个社会的老年人的普遍幸福指数将会有一个数量级的增长!

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第4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