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好看吗?影片大学部分出彩收尾略仓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好看吗?影片大学部分出彩收尾略仓促

来源:幼儿育    阅读: 1.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好看吗?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青春》自然备受期待,那么《致青春》好看吗,观众的评价如何呢?不少观众都表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大学片段确实能勾起不少回忆,但是影片后半部分线索则略显杂乱,对于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更是如此!

  看点

  偷用电炉、点名装病勾起很多回忆

女主角郑微和男主角陈孝正的爱情发生在他们的大学时代,电影用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部分描述这段大学时候的爱情。教室、操场、宿舍、食堂,甚至是毕业招聘会和散伙饭局也都一一出现在镜头里,很多情节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看完电影后也忍不住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

尽管小说中对大学的生活很多细节都是一笔带过,但赵薇用了不少心思去呈现。宿舍里几个女孩在墙上都贴了明星的海报,周慧敏、张国荣、王菲、张曼玉…… 郑微用小电炉子在宿舍里煮东西吃,结果把电闸给跳了,去找宿管员重新开闸,结果对方也在煮着茶叶蛋,还津津有味地看《新白娘子传奇》。几个镜头扫过,就已经把所有观众的大学宿舍生活都给概括了。而老师上课点名的一幕,也十分经典。郑微装肚子疼博得了老师的同情,后面跟着的男生也使这一招却挨了骂,那些在大学里想方设法逃过点名的情景,也一幕一幕地出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

片中最精彩的一幕出现在郑微上台演唱《红日》的时候,每一次学校所谓的文艺汇演,都是演一些很无聊的节目,当院长正准备上台演唱《北国之春》的时候,郑微突然举手要求唱《红日》。第一句歌词出来的时候,全场就开始疯狂了,随后大家都起立又跳又唱,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也感染了银幕前的每一个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好看吗?影片大学部分出彩收尾略仓促

  笑点

  尴尬床戏被“胸大胸小”一笔带过

虽然影片的编剧李樯曾经写过很多出名的文艺片,但赵薇却用了很多办法把影片往商业电影上靠,希望让观众看起来不那么沉闷。在观影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笑声,几个笑点都非常自然,贴近生活和情节本身,也对影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其中最特别的是对男女主角床戏部分的处理,在原著小说中郑微和陈孝正在一次暑假里偷吃了禁果,而电影却把这一段挪到了两人去贵州过国庆的时候。在这一比较尴尬的情节上,赵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去化解:当陈孝正的手摸上郑微的胸时,郑微突然问了一句“我的胸是不是很小啊?”陈孝正说:“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我也没见过大的。”观众听完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一段两人的暧昧戏也就被轻轻带过了。

另外一处则出现在郑微向陈孝正表白的时候,陈孝正乍听见郑微说喜欢自己的时候,意料不及又很狼狈地说了句:“你神经病啊!”赵又廷在此处的表演相当精准,让不少观众都看笑了。此外,许开阳在游船上向郑微的表白也相当戏剧化,被郑微拒绝后他一气之下跳船想游走,谁知道游了半天都没前进,直起腰来发现水才到自己的腰部,这一落差也让观众看得哈哈大笑,从而轻松化解了两个人原本的矛盾。

  争议

  人物线索太多导致收尾仓促凌乱

尽管影片之前在北京首映据说引发了“好评如潮”,但在广州看片会后一些观众还是觉得《致青春》有很大的遗憾。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影片有很多情节都太过跳跃,交代得不够清楚。比如郑微到底是为什么从讨厌陈孝正到变成突然爱上他,在毕业以后郑微和林静之间的感情纠葛也显得十分奇怪,有的观众还一直在纠结郑微和陈孝正到底有没有偷吃禁果。一些已经看过小说的观众相对还比较容易理解电影中的情节,而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加上片中所涉及的人物众多,在结尾的时候要给每一个人都作出一个交代,就显出了一些凌乱和仓促。每次观众都觉得演完这一幕就该结束了,却没想到还有下一幕。有比较熟悉李樯风格的观众表示,之前他的所有作品都喜欢没有结局的结局,这次对《致青春》也是。在影片最后的三分之一中,郑微突然从主角变成了一个配角,她身边的人一个个上演他们的命运,而郑微在他们的影响下,既没有选择陈孝正也没有选择林静,“这恰恰说明其实他们的青春还没有逝去”,有观众这样表示。

  表演

  韩庚没发挥余地,包贝尔是唯一“好男人”

这次四个主角当中,赵薇采用了新旧搭配,起用了赵又廷和韩庚两位比较出名的男演员搭配杨子姗和江疏影两位新人女演员,组合看起来很有新鲜感。大部分观众都认同赵又廷的表演,尽管之前用他还引起过很多争议,但赵又廷在片中的对白并不十分有台湾腔,对他前半段的造型设计也很好地掩盖了原本的“帅气”。在对郑微种种复杂的情感转变中,他都表现到位,弥补了一些剧情交代上的不足。而相比赵又廷,韩庚的戏份就太少了,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

而更多人称赞的角色则是电影中几个大配角,其中郑恺扮演的许开阳,十分自然,有时代感,也有一种富家子的“混”劲;郑微和阮莞宿舍里另外两个女同学黎维娟和朱小北,也都演得相当出彩。值得一提的是,几位男主角虽然都很帅,但电影里却都不是什么好男人,当中有凤凰男,有懦弱胆怯者,还有富二代,惟独包贝尔扮演的诗人张天然,深情、专一,是真正的也是唯一的“好男人”。包贝尔虽然片中戏份不多,但就像我们大学里都曾经有过的一个同伴那样熟悉、亲近,是电影里最容易让人记住的一个配角。

  ●精彩提示

  赵薇人缘好,片中星星多

赵薇自己没有在电影里扮演任何一个角色。但是,赵薇确实是一位人缘非常好的导演,除了她的好朋友李樯和关锦鹏无条件来帮忙之外,片中还有不少她好友的客串。其中韩红扮演了一位电台的知心大姐姐“紫鹃”,她柔声安慰郑微说:“小妹妹,你是不是恋爱了?”也让观众笑得不行。另外,杨澜也在电影里本色出演了自己,她访问了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陈孝正。而《北京爱情故事》里绝对的女一号佟丽娅则在电影里客串了几场戏,演了一个疯狂爱着林静的女孩。而王菲演唱片尾主题曲的事情,早已经广为人知。

最难能可贵的是,老戏骨潘虹在电影里扮演陈孝正的妈妈,只有一场戏不说,还是个侧脸,而且没有一句台词。但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几个眼神和表情,就把一个乖僻的母亲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只惋惜她怎么没多两场戏呢。

  又激动又失望

迫不及待地赶早看媒体场电影,这种事我几年才干一回。上一次是《山楂树》,这一次是《致青春》,原因都是同样的,我喜欢原著小说。

辛夷坞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去年一个小长假的午后,我和闺密在嘈杂的素菜馆吃了一顿粗糙的斋菜,然后塞了半小时车也不知该去哪,最后各自归家,看书睡觉。我先看的是随书附送的最初版本,南方最大的城市G市,天气闷热,人们爱喝凉茶,我理所当然地想到了广州,里面涉及到了毕业那场突然而来的传染病,我想到了非典。一查作者是1981年出生的广西人,我更坚定地认为她说的就是广州的事,写的就是我们这批1999年入学的人的事。甚至当看到男主角叫林静,去了美国,我也很自然地就联系到他应该1.83米,帅气斯文,穿着棕色的V领毛衣。

我太喜欢小说了,所以当知道赵薇要改编电影时,又激动又失望。希望能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个生动的面孔,但又觉得赵薇会拍砸,因为我对什么演而优则导的女明星实在没信心。当演员的造型曝光后,我的失望更大了,真的好土好土好土啊。

演员造型的土和电影前半段的脏呼应。狭窄的小巷子,喧哗的街市,又乱又闹的女生宿舍,脏得像垃圾堆一样的男生宿舍,加上演员年龄明显偏大,影片的大学部分实在让我这个辛粉爱不起来。书里的大学生活是阳光明媚的。要知道书里的阮莞真的如仙女般,脾气好、漂亮,小北是去西部读博士而不是打架被开除,至于陈孝正没有这般木讷,郑微也不是像小燕子般闹,林静更是偶像型的人才,就连许开阳、老张,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我的大学生活是彩色的。看到戏里郑微用电炉、啃黄瓜,我想到了我的大学室友们,我们不仅啃黄瓜,还一人半个西瓜抱着吃,每天晚上还要轮流去饭堂打包一份手撕包菜、酸辣土豆丝。我们第一次喝酒也是大学,一帮人坐在学校操场,喝多了抱着哭,至于谁失恋了,谁暗恋谁,这样的八卦四年里总不断。

大半个小时里,我始终在电影和小说里来回穿越,我也不懂身边人的笑,因为那种靠夸张的表演博观众一笑的情节,真的并不好笑。整部戏,我只笑了一次,也只稍稍感动了一次。笑是因为韩红,这是韩大姐第一次拍电影,但她真是用生命在表达她对赵薇的爱,硬是把自己砸碎了,重新来。深情款款的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人紫鹃姐姐实在太好笑了,韩红越是一本正经深情款款,观众笑得越大声。和韩红相比,杨澜纯粹打酱油,佟丽娅的出现则是说明每一段青春爱情里都有个要生要死的神经病。老张蹲在阮阮的墓碑前那场戏,我感动了,也许就像戏中的台词一样,每个人都是爱自己多过爱爱情,只有老张除外,也只有阮阮的青春是不朽的。

看完电影,一个朋友发短信问我观后感。我说我太喜欢书了,所以会失望,但这种青春电影总归还是会有打动人的地方。她说,她没看过书,只感觉太平淡了。是啊,第一次拍电影的赵薇对于节奏的把握好像还缺点火候,如果你没看过小说,你会觉得毕业后的戏太凌乱,结局也太莫名奇妙,你不知道书里的郑微、陈孝正、林静他们有过那么多的故事,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经历,有欢笑也有泪水。这部电影吸引人的,不是赵薇不是赵又廷、韩庚,更不是剧情,只是那段每个人都无法忘记的青春。

“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亏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书里的郑微和陈孝正同居多年却最后分手,戏里的郑微和林静分别七年最后未能修成正果,生活里的我和林先生跨越半个地球苦恋四年半,最后形同陌路。可是现在想来,真的谁也不亏欠谁,青春就是同行。

哦,对了,我很努力地回忆,并向大学同学求证了。当年我们读大学,喝啤酒、喝冰红茶,真的没有每天喝YL牛奶!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